怀旧主义|最适合元宵节听的音乐,你听过几首?

聆听 陌上春 暂无评论

微信图片_20200209150557.jpg微信截图_20200209150230.jpg

默认标题_横版海报_2020-02-08-0.jpg

2020庚子鼠年的元宵节注定是不平凡的,没有舞狮子、没有耍龙灯,更没有聚会、烟火会,但对宅家“隔离”的人民来说这又是与家人欢度美好时光的一天。

小编今日特意搜集了一些适合元宵节听的歌曲,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知名作曲家创作或改编自民间的小曲。晚饭之后不如一起来听听这些怀旧歌曲,陪老爸老妈一同追忆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吧!

82871adec561552b1fb326d9e837e860.jpg

1、《步步高》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民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d9fb800871107308b44291202754d878.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2、《编花篮》

《编花篮》是由钟庭润作词,郭复善作曲的一首小调歌曲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郭复善先到省歌舞剧院担任指挥,后转到省文联任文艺编辑。1958年,郭复善在当时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了河南省文联干事钟庭润的歌谣《编花篮》,顿时这激起了郭老的创作灵感,仅两个小时就为这首童谣谱了曲。1959年,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首发了《编花篮》。196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歌曲《编花篮》,1986年经女歌手俞淑琴重新配器演绎,流行全国。


c72a95a19261eb61e48873c7c351d9f8.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3、《紫竹调》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

96f758ddc99be4eb61e75b90dfb8094d.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4、《绣荷包》

民歌《绣荷包》最早可考出现在清中叶时期。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同时低声吟唱,时间长了,劳动妇女自己创作的《绣荷包》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差不多遍布于中国各地。

在一首首动人的歌曲里,寄托着民间巧女们的心手合一的情感,绵长动人。
698e2b2abd243012f4b60ab070d11757.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5、《阿瓦尔古丽》

维语阿瓦尔是“纯洁”的意思,维语“古丽”是鲜花的意思,连在一起是纯洁的鲜花这个意思。爱情歌曲在维吾尔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青年男女间炽热的恋情往往通过富有维吾尔民族心理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比兴手法来加以表达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07a61e9c1c70b649b5f43bac15473c8d.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6、《玛依拉》

“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ade8dcbd2e340b6e6e0bebee30a55093.jpg

△点击图片进入即可聆听

微信截图_20200209152902.jpg

向依旧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战士们”致敬!

默认标题_手机海报_2020-02-06-0.jpg

微信截图_20200209153144.jpg

转载请注明:莲语堂 » 怀旧主义|最适合元宵节听的音乐,你听过几首?

喜欢 ()or分享